清明上河图

简介

《清明上河图》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,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。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、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,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。
作品长528.7厘米、宽24.8厘米。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,个个形神兼备,并画有13种动物、9种植物,其态无不惟妙惟肖,各种牲畜共56匹,不同车轿二十余辆,大小船只二十余艘。目前收藏在故宫博物院。
据统计,曾藏于清内府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多达数十件,它们于近代流散,后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。最有名的三个版本,北宋张择端版、明仇英版、清院本版。二在为数众多的《清明上河图》里,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张择端的宋本乃藏界公认的原版。

张择端版本


对于作者张择端的身世,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,从《清明上河图》的跋文中可知:张择端字正道,琅琊东武(今山东诸城)人,曾任翰林待诏。长卷完成后,张择端将它呈献给宋徽宗,后者则亲笔在图上题写“清明上河图”,并钤上双龙小印。
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起初收藏于北宋宫廷,后随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。元灭金后,此画被元内府收藏,后又流落民间,经严嵩、毕沅等名人传序,于清嘉庆年间再度入宫。据统计,《清明上河图》原作曾五次进入宫廷,又有四次被盗出宫,真是历经劫难,极富传奇色彩。

明代仇英版


明代画家仇英曾在收藏家项元汴处看到过一幅宋本《清明上河图》,随后他根据这一题材,重新创作了一幅画卷,风格与宋本迥异,被称为“仇本”。明清时期,由于宋本《清明上河图》难得一见,加之“仇本”广受藏界追捧,所以当时的仿作多以“仇本”为基础,画界还尊其为“鼻祖”。
“仇本”《清明上河图》纵30.5厘米,横987厘米,青州博物馆与辽宁省博物馆各自藏有一幅,二者在内容与风格上极其相似,前者为清内府藏本,而后者则被学界认定为仇英真迹。

清院本版


清代初年,各种版本的《清明上河图》先后进入清内府,这些题材相同但风格迥异的画作引起了帝王之家的极大兴趣。时至清乾隆元年,清宫特意组织画师重绘了《清明上河图》,该作后存于养心殿,是为“清院本”。
“清院本”《清明上河图》纸本浅设色,纵35.6厘米,横1152.8厘米,由清宫画院画家陈枚、孙祜、金昆、戴洪、程志道合作绘制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

清明上河图
http://example.com/p/99aefb45.html
作者
KAPU
发布于
2022年5月18日
许可协议